总结下一些linux常用的磁盘工具,具体用法可以google之。
1. fdisk 磁盘分区交互式管理工具,我用的最多的命令。
2.gdisk 和fdisk类似,不过对GPT支持,有时使用fdisk修改分区后,出现GPT 签名问题,可以使用fixparts移除之。
3.parted 、partx 同样分区管理工具,不过我很少用,主要是习惯fdisk了。
4.sfdisk同样是分区管理工具,用过一次是分区表的导出(dump)和导入(直接重定向)。
5.testdisk 修复分区工具,可以找回遗失的分区。 photorec是文件恢复工具,可以找回一些误删的文件。
6.lsblk查看block设备,默认不加参数,列举硬盘以及分区、大小。blkid 比较少用,原因是使用lsblk加上-o参数可以达到类似效果。
7.mkfs.XXX创建文件系统,比如ext4,btrfs等。
8.lvm工具。比如pvcreate lvdisplay等。
9.resize2fs 修改extX文件系统分区大小,比较常用的是通过lvm修改了某个lv的大小,但extX文件系统并不能觉察,需要使用resize2fs命令。
10,partprobe 当修改分区表后,不需要重启电脑,运行partprobe通知系统检测新的分区表变化。
11 dd 这个命令很强大,可以克隆整个分区,写入数据到分区中。有时我们把文件删掉后,不安全,系统有可能仅仅移除了inode,而文件内容并没有移除,这时可以使用dd命令写入0或者随机值。
12 df 查看已挂载分区的使用情况以及挂载点、文件系统(-T参数)。
13 dosfslabel,e2label ,如果习惯windows,习惯在分区表设置标签,e2lable可以对extX文件系统分区设置或者修改标签。
14 findfs 根据uuid或者标签查找文件系统,基本没有用过,直接lsblk加上grep。
后续继续补充……
增加源burg,在13.10中按apt-get update会失败,找不到相关包。各种利用google搜索,中文搜英文搜都无果!于是只好自己下deb包安装。安装中基本没有出现包依赖关系,直接就成功了。
下载地址:http://ppa.launchpad.net/bean123ch/burg/ubuntu/pool/main/b/
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,我的下载的包为:
安装顺序是 2->3->4->6->5->1,在安装4的时候会弹出一个窗口选择command line 默认就可以了,直接全按回车。
如果都没有问题,就已经安装成功了。
先运行burg-update命令更新下(类似update-grub),然后运行burg-emu模拟的界面(当然你不嫌麻烦,可以重启电脑)。
如果重启后还是原来的grub,可能burg没有安装到MBR中,运行burg-install /dev/sda 或者 burg-install "(hd0)"。
可以把脚本放到自启动脚本目录下, 这样不用每次进行网页认证. 另外对于没有图形界面的纯字符终端也非常有用. 还有就是当chrome打开时, 如果没有认证, 则会把所有已保存的页面重定向到登录页面, 造成非常麻烦!
#!/bin/bash declare -f showHelp showHelp() { cat <<EOF usage: $0 [-u username] [-p password] [-i ip] [-h] EOF exit 1 } # 解析参数 while getopts ":u:p:i:h" arg do case $arg in u) user=$OPTARG ;; p) password=$OPTARG ;; h) showHelp ;; i) ip=$OPTARG ;; :|?|*) showHelp ;; esac done # 如果没有获取参数,则交互式输入 if [ -z "$user" ] then read -p"username:" user fi if [ -z "$password" ] then stty -echo read -p"password:" password stty echo echo fi # 检查参数是否成功输入 [ -z "$user" ] && showHelp [ -z "$password" ] && showHelp # 发送post数据, 注意这里没有保存cookies ip=${ip:-"10.3.8.211"} # 这里设置认证ip的缺省值 curl -A "Mozilla/4.0(compatible;MSIE 6.0;Windows NT 5.0)" -d "username=$user&upass=$password&save_me=1&R1=0" "$ip" -o output.html 2>/dev/null # 本来想用nc的,结果发现即使不登录也会返回0 # FIXME: 下面这段检测网络是否正确连接的代码,不健壮,不保证输出是正确结果, 运行后请手动ping if ping -c 1 -w 2 baidu.com &>/dev/null then echo "The internet is Ok!" else echo "Fail to login!" fi
chmod命令用于修改文件mode,即权限.有时我们需要递归处理,加上-R选项即可.但是有时我们需要这种情况: 普通文件和目录文件设置不同的mode. 最常见的情况是从windows下烤的工程项目要部署到linux下, 假设服务器是tomcat, 于是我们必须修改工程权限,要能cd进去,目录必须有可执行权限,但我们又不希望普通源码文件也加上莫名其妙的可执行权限.
下面我的脚本直接调用了chmod,只是多了几个判断而已! 实在不知道怎么写标题,改进还是改退? 或者根本不能称为改进,而是重新封装了下?
#!/bin/bash declare -f op declare -f showHelp # 逐一处理文件 op() { while [ "$#" -gt 0 ] # 还有待处理参数 do file="$1" if [ ! -e "$1" ] then echo "$1 does not exists." shift # 处理下一个参数 continue fi if [ ! -d "$1" ] then chmod -c "$filemod" "$1" || echo "chmod $filemod $1 fail!" else chmod -c "$dirmod" "$1" || echo "chmod $dirmod $1 fail!" if [ "$recursive" = "1" ] # 若递归,则继续递归调用op函数 then for subfile in $1/* do [ -e "$subfile" ] || continue # 这个要注意,防止当不存在文件时,*不会展开 op "$subfile" done fi fi shift #处理下一个参数 done } # 显示帮助信息 showHelp() { cat <<EOF usage: $0 [-r | -R] [-f filemod] [-d dirmod] file1 file2 ... for example: $0 -r -f a+r -d a+x EOF exit 0 } test() { while [ $# -gt 0 ] do echo "$1" shift done } opt=0 # 记录参数选项个数 while getopts ":rRf:d:hH" arg do case $arg in "h" | "H") showHelp ;; "r" | "R") recursive=1 ((opt+=1)) ;; "f") filemod=$OPTARG ((opt+=2)) ;; "d") dirmod=$OPTARG ((opt+=2)) ;; ":") echo "No argument value for option $OPTARG" exit 1 ;; "?") showHelp ;; *) echo "Unkown error while processing options" exit 1 ;; esac done # 去掉选项参数 while [ $opt -gt 0 ] do shift ((opt-=1)) done # 设置变量默认值 filemod=${filemod:-"664"} dirmod=${dirmod:-"775"} recursive=${recursive:-"0"} # 主程序入口, 如果有文件需要处理,则调用op,否则直接退出 if [ $# -gt 0 ] then op $@ else showHelp fi
正常情况下当运行命令: command1 | command2 时,只能把command1标准输出传入command2 输入,即只能将标准流传入管道,但有时我们需要将错误流传入管道,就比较麻烦了。有以下解决方案:
当然或许有其他更好的方式,目前仅想到这几种方式。
首先不得不说ubuntu下的network-manager有多不好,往往出现dhcp无法获取ip,锐捷无法认证等一系列问题。于是很果断的卸载了。
linux下网络配置分为有线和无线。
有线配置的话,如果是dhcp,修改/etc/network/interfaces 文件,看起来想这样
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dhcp
其中auto表示在系统启动时脚本会自动开启,eth0是网卡名,在终端上输入
sudo ifconfig -a
可以查看所有计算机存在的网卡。具体查看man手册。
有时尽管我们设置了dhcp,但依然获取ip失败,这时可以运行dhclient命令
dhclient eth0 # ech0 替换成网卡名
然后再运行ifconfig查看是否正确获取了ip。
如果是静态ip,则看起来想这样
iface inet static address 192.168.1.1 netmask 255.255.255.0
当然要自启动也要在前面加入auto eth0. 有时需要配置网关和DNS,只需在下面加上gateway address 和 dns-nameservers address1, address2, DNS也可以在/etc下修改resolve.conf文件设置,看起来像这样:
nameserver 8.8.8.8 nameserver 202.196.64.1
注意:所有的配置都需要重启网络才生效!
如果网卡没有打开,需要运行sudo ifconifg eth0 up (eth0替换成网卡名)。
自此有线配置基本完成。
下面看看无线网络的配置。
首先无线网络,首先要开启无线(硬件开启),有时硬件开启时运行ifconifg也打不开,这可能因为是软件禁止了。运行:
rfkill list
可以查看软件禁止/开启列表,需要开启,只需运行
rfkill unblock index | type # index 就是rfkill list 列表的编号, type 对应名字,比如wifi
然后配置/etc/network/interfaces 文件,与有线配置类似。
如果需要使用wifi,可以安装wifi-radar,这是个图形化工具。请确保wifi硬件和软件都已正常开启。
还有一个无线配置命令是iwconfig,请man之。
pdfjoin [OPTION [OPTION] ...] [SRC [PAGESPEC] [SRC [PAGESPEC]] ...]
gnome-term 通过鼠标滚动可以滚屏,可是tmux默认鼠标滚动是查看历史命令,相当于方向键的上下。
要想滚屏只需要输入prefix + pageUp,prefix就是默认发送prefix绑定的键,默认为Ctrl + b,然后就可以像使用vi或emacs一样操作,具体取决于配置,比如在查找内容输入 “/” 等。
如果需要开启滚动鼠标启动,可以进入命令模式,即“prefix + :”,然后输入setw mode-mouse on ,可选参数-g,表示是否应用于所有窗口。
如果不想每次输入这么麻烦,可以写入配置文件,
echo "set-window-option -g mode-mouse on" >> ~/.tmux.conf
注意:其实以上方式已经进入了复制模式,因此可以键入空格开始复制,回车确定,q退出。
unix下的命令ftp, 只能put 、get 文本文件(plain file), 而不支持传输整个目录, 因此每次传输一个目录, 需要手动打包成一个tarball文件,这不可厚非的,压缩后毕竟能够节约网络带宽。 但作为一个传统的ftp,还是存在许多弊端, 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支持断点传输, 若由于网络故障,则必须重新传输,当然一般我们可以使用更强大的ssh(scp)、wget、axel等传输。 对于只支持ftp协议的情况,则推荐一个ftp强化版-----ncftp,当然用的也是ftp协议的。ncftp是文字模式ftp程序的佼佼者,它具备多样特色, 包括显示传输速率,下载进度,自动续传,标住书签,可通过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等。